英国硕士哪些有面试?
2016/7年申请季,我帮几十位同学拿到了G5(牛津、剑桥除外)的 offer ,但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几位没有拿到 offer 的同学。他们分别拿到的拒信理由是工作经验不足、专业背景不合、院校背景不佳等。虽然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我依旧非常感激能够遇到他们,并愿意分享关于他们的故事。
Nina 是我的校友,来自国内某外国语大学,语言成绩优秀;实习经历扎实,两份都是翻译相关;个人爱好广泛,是学生会干部,组织过各种学生活动;而且性格善良活泼,是个可爱的 girl~ 然而这样的她却被拒了……三次。
第一次被拒是 2016 年 1 月,刚刚结束圣诞假期,学校发来邮件说她申请的商科太热门,需要延迟两个月出结果——是的,不是 rejection,而是延迟。我顿时惊呆了,连忙请寒假回国在家的 Nina 重新递交资料,改申传媒专业。
没想到两个多月后,再次收到邮件,说她的材料不够充分,需要再延迟四个月。这次我真的有点生气,赶紧约了学校的面试官谈一下。记得那天正值春节,我一边听着电话那头英文口音十足的“恭喜恭喜”,一边看着超市里热闹的中国新年装饰,心情跌入谷底——难道今年又注定与英国硕士无缘吗?! 但最后,在四月底收到了奇迹般的 offer!当我拿起手机打出那个熟悉的号码时,手竟然忍不住颤抖起来。
而更让人激动的是, Nia 最终选择的大学比最初申请的还要好! 从 16 年 1 月到 4 月,从被拒到拿到 offer,整整四个多月的时间, Nia 不仅完成了毕业论文,还拿到了理想的录取。她说,“我相信是梦想要比我努力,因为我的梦想一直都很坚定。”
同样来自外国语大学的 Lilia 却要比 Nina 幸运一些,一月份就收获梦校 offer。然而正当我们为此高兴之时,意外发生了。 入学前三个月, Lilia 的父母突然给我发来信息,告诉我她患有抑郁症的事。原来 Lila 虽然拿到了 offer,但却对自己是否真正适合这个职业感到深深的迷茫和恐惧。
我开始与她每天视频通话,为她树立信心,告诉她我对她的期待以及她应该怎么做。幸运的是,我们的沟通起到了作用,抑郁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但坏消息是, Lila 因为长期抑郁未能顺利完成研究生的课程,最终选择了退学。
虽然 Lila 没能继续读下去,但她依然是我人生中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