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也有gpa吗?
研究生阶段的GPA叫做Master's GPA,简称mGPA 。跟本科专业GPA的计算方式一样,但是加权方式和学分算法可能会有所不同。由于各大学院的课程设置和评分标准差异较大,所以没有统一公式。不过每个学校给定的算法一般都很复杂,而且不会公开,需要联系相应学院的老师才会得知。
除了总GPA外,很多专业还会根据具体方向再算出一个专门的GPA,方便申请PhD时评估。比如LSE的经济学,会按照经济、金融、计量三个大方向分别计算学生的GPA,以便于申请人能更加明确自己的优势。而帝国理工学院的部分工程课程也会按照各个分支再单独核算GPA,这样能更直接地反映出学生的学术偏好与能力。 所以不论是在申请阶段还是在校阶段,提高自己的GPA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
一般来说,申请阶段GPA的重要性排序是这样的:Master’s Degree > First Class > Upper SecondClass > Lower SecongClass > Third Class. 如果本科是Top500的大学,且专业在B以上,有较高的GPA(86+)的话,基本可以稳拿offer。如果本科不是名校出身,GPA分数就格外重要,基本上90+的成绩才能被认可为加分项。
而在校期间提高GPA最好的办法就是刷高分,尽量多拿A。但注意有的学校计算GPA会把补考成绩也纳入到总评分里,这样就会拉低GPA的分值。如果补考没通过,拿不到相应的学分,GPA自然也不会高。 除了刷分之外,提高自己的GPA还有以下这些途径:
1. 多选一些难度高的课程,这样能拿到更高的GPA;反之,若是选了简单容易考的课程,GPA自然就不会高。
2. 多选一些能加学分的选修课。有些院校的必修课GPA不能刷很高,但选修课GPA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可以在保证总GPA的情况下,多挑几门自己喜欢的选修课。
3. 对于已经选了的难课程也不要放弃,尽量考个好成绩,因为GPA的排名是以总GPA进行计算的,只要把难啃的分先啃下来,就能提高GPA排位。 还有一些“小Tips”也能帮你在同年级同学中拔得头筹! 例如:
1.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回答问题;
2. 自己查找补充材料并整理笔记,主动帮助老师整理PPT;
3. 提前预习下堂课的内容并在课后及时整理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