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过早出国留学?

尚豪伟尚豪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4岁就被送去英国,5年换了5个学校,从最顶尖的学校到基本混日子的学校。21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却没能找到工作。最后,她只好在剑桥大学附属的学校教中文。

这是一个真实的当代留学生故事。她的父母希望她能够早早出国,接受先进的教育,将来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在国外生活。但是,她付出的代价是迷失自我,丢掉对中文的所有感情。她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但是,像她这样一个中国中学生,却并不是个例。现在很多家庭都想着把小孩送到国外去读书。他们或者认为国外教育是更好的接受教育的方式,或者是希望能够得到更好的国际化教育,使自己的小孩今后得到更好的竞争力。而为了这些,家长不惜将孩子送到国外去,远离家人的身边,孤身一人心置外国。但是这样的结果,真的是很好的结果吗?

早出国并不是好的选择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将小孩早早送去国外。14、15岁便跑到英国、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等国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他们也的确能够学习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术手段,学会独立自主的生活,与不同肤色的同学相互交流。但这些益处所能带来的收益值与将一个优秀的少年培养成人的代价相比,究竟谁的更加重要呢?很明显,答案显而易见。

过早地送孩子出去,对孩子自身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孩子的外语能力即使达到了交流的水平,但汉语能力却会不断退化,最终无法继续以汉语为其母语。加之,国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大多限于表面,他们很难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国外,孩子会因为汉语蹩脚的外语水平,无法对当地文化有着充分的了解。没有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背景知识,他们又怎么能将中文作为自己的第二语言继续学习呢?

而且,对孩子来说,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将会使他无法肯定地得知自己的未来到底应该是什么。离开了家人的保护,他没有能力应对更多的生活考验。他无法认清生活真实的面目,也无法承受生活中必然带来的痛苦。而且根据调查显示,在国外读过书的中国学生,回国后就业的时候往往无法迅速找到归属感。因为国外大学普遍只教授广泛而肤浅的知识,而中国企业则更加看重工作经验。

在国内获得成长

从发展角度而言,一个在国内受过基础教育的青年人势必对中国文化有更加深刻的感知。因为,他从文化的源头获得知识,获得发展的路径。发展自己的哲学思维,增强自己看待社会、人生的视野。而且,对于中国人而言,汉语是自己表达感情,抒发思想的主要方式,是中国人心底的文化认同。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自己的文化,并把它视为珍宝,才能够在未来的学术之路上进行深刻的学术思考。

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说:“你可以消弭一个民族的记忆,捣毁他们的文化遗产,摧毁他们的宗教信仰,但却无法摧毁他们的语言。当一个民族不再说他们的语言的时候,他们已经消失了,不复存在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