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看什么条件?
看到很多很专业的答案,我很惭愧自己不能给出太多信息。我15年拿到UW的offer (我是中国的留学生)当时只是申请上了MFE专业然后给了两个选择,一个是Madison分校一个是Seattle分校,因为Madison分校是主校区,所以我就去了,虽然我在Seattle分校上完了一整年的课并且喜欢那边的环境和人文,但……这是题外话了→_→),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想谈谈我对“条件”二字的看法。
我认为,一个学生的“条件”大致可分为硬背景和软背(硬背景即学生所具备的申请条件如GPA、TOEFL成绩、实习和工作经历等;软背景则包括学生个人的特质,诸如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领导能力等等) 那么,一所大学的招生官在审核申请者材料的时候,其实是在评估两种东西,一种是学生的“条件”,另一种则是学生的潜质,当然,还有运气成分在里面(PS. 有些学校还有一些特殊项目,他们可能会考虑一些与专业不相关甚至有点“奇葩”的特质,例如哥大有个工科项目就爱收有戏剧表演或者乐器弹奏功底的学生,因为他们希望能收到多元且具有可塑性的学生群体以开拓自己的学术视野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在我看来,“条件”偏重于“物”的方面,而“潜质”则更加主观。一所高校想要录取到合适的学生,一方面需要考察学生的硬性条件是否达标,另一方面也要判断学生的软硬素质是不是本校的偏好,至于最后能否被录取,往往取决于招生官的主观性是否强烈,以及学生与学校的匹配程度如何。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申请时除了实习以外所有的hard skills都是合格的,甚至还超过了一些学校的candidate,但最后的面试环节我还是没能够拿到AD,原因在于我面的几所学校里面,我的背景跟另一所给我的AD的学校最匹配 (其实这也是我最后选择入读的学校) 我认为对于申请留学的同学来讲,与其不停地研究各种“条件”,不如多关心自己的想法,多想想自己和学校匹配的程度以及自身的优势在哪里,因为学校最终选择的理由无非是你能给学校带来些什么,你又能从学校那里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