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适合移民吗?
从教育方面来看 先来看看中德两国的教育体制,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高中分为重点和普高两个大类,一般能上普通高中的学生成绩都不差,但国内的教育重点一直都是以应试为主,未来能够选择的专业也比较有限;德国实行的是13年免费教育制度,无论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教学大纲都是统一的,所有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是学习相同的内容,通过相同的考试,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同样可以自主选择专业,并且大学入学考试只考数学、德语、物理、化学四门课程,比起中国高考难度要低很多。
从留学费用来看 在德国上学的费用是很低的,除了保险、住宿费和生活费以外,学费大致就是10欧元/学时(约75人民币),而在中国读一个学分大概需要400-2000美元不等,在德国完成的学业回国以后学历认证方面也是没有问题的。
从申请要求来看 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传统移民国家相比,德国移民的门槛相对要高一些,要求申请人在18-50周岁之间,具有德国大学的毕业文凭或者拥有德福、托福、雅思成绩单,有学士学位或者是德语语言达到C1水平。
申请人如果有德国大学的毕业证且毕业后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语言能力达到B2水平就可以申请德国绿卡;若是没有德国大学的毕业证但是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且语言能达到B2水平,也可以申请德国绿卡。 值得一提的是,满足条件的申请人还可以带子女一起移民,子女享受免费的公立教育福利。
德国一直以高福利、高收入、高质量的生活水平闻名全球。其国内50多人种和睦相处,社会安定,气候宜人,治安良好,人民热情好客,也吸引了不少外国人的青睐。不少人认为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且很适合移民的国家。其实德国是一个高墙林立的移民国度,看似开放、民主的表面下,潜在的民族主义思想和严格的移民政策阻碍着外来劳工及其家人的融入。
德国政府在2005年推出的新移民法规定德国需要的人才才可无限期地到德国工作和生活,其家属也可以随同前往。但是申请者必须是已经取得了一所德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或在德国某一企业得到了一份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而对家属随同前往德国的定义中不包括申请者的父母。新移民法中对劳工的移民政策规定如果外来劳工已在德国获得两年从事固定职业合同的工作,并且掌握德语,可以申请一种叫做蓝卡的居留许可。只要蓝卡持有者定期向有关部门证明自己在某德企就职,就可以获得无限期的工作和生活在德国的权利。但德国国内的低就业水平以及德企对持有欧盟护照劳工的极力追捧,外来劳工想在德获得一份固定合同的工作殊为不易。而低收入和高消费的不平衡,使高税收国家的德国对劳工的吸引力下降,持有欧盟护照劳工的更换工作速度加快,固定的雇佣关系更加缺少。新移民法实行两年多来,获得德国蓝卡的人寥寥无几。而对于外国劳工的家属以及劳工父母等亲属移居德国,只有通过团聚移民的方案,但团聚移民有诸多限制,申请周期冗长,成功机率微乎其微。
从2000年德国开始改革入籍法至今,入籍法经历过三次修改。从“血统主义”向“归化主义”转变,从过去的“纯粹的血统主义”转变到现在的“以血统主义为主,归化主义为辅”。最新一次的2007年入籍法修改,加强了对入德国籍人的了解德国的责任,除了申请者必须在德国生活满8年,精通德语之外,申请者必须通过德国基本知识的测试,考察其对德国历史、社会和文化的认识与掌握。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在德国的工作、生活还是入籍方面,德国政府为外来移民德国筑起了重重障碍,移民德国应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