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红日子是怎么回事?
2015年日本平成三十年时,因为当时执政的自民党没有提出任何有实质内容的修宪方案(自民党的目标是要让日本成为“正常国家”,拥有包括军事在内的一切国家职能),在野党就借了这个机会要求对宪法进行非正式的临时修订,即不成立特定法案,通过内阁决议的方式临时扩大自卫队的权限。
红日历事件是这次进程中的转折点,因为此前虽然反对声浪高涨,但政界一直以“和平宪法的正当性不能质疑”等理由坚持修宪大业;而红日事件后,国民对于增加军费、扩大自卫队权限的做法越发抵制,执政党在民意面前无可奈何,被迫放弃修宪计划。 红日事件的导火索是政府为了支援地震灾区建设的国债发行计划(这一计划本身受到了国会的限制,每个月财政支出不能超过7.3万亿日元)。
由于经济停滞,民生艰难,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度一再下降,因此政府虽提出了修宪的目标,却没有人相信他们能够真正实施,所以在这次事件里舆论对于政府的抗议多是“又要打仗了”“又要花冤枉钱”之类的指责,根本目的还是追究政府失职的责任。 而政府在这期间也犯下了严重失误——鉴于日本宪法第九条明确限制日本军队的发展,所以原本政府是想先搞一个“准国防建设推进法”作为过渡性法律,再用时间慢慢推动修宪进程。但在民众强烈抗议的情况下,这个办法无法实现,于是安倍政权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最终采取了极端手法,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行政指示修正”,也就是直接由内阁命令下属机构实施军备扩增。
这个措施实际上违反了日本宪法,所以此后几年间,自民党内始终有不同派系对此看法不一。而国民对于政府的信任更是跌倒了历史低点,迟迟不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