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了解澳大利亚?
以前不了解,只去过一次。 第一次去是1983年,当时刚从部队退伍不久,被安排到大连一个工厂实习,单位组织出国旅游,第一站就是澳洲。 记得飞机在悉尼降落时,正好是下午,夕阳西下,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金黄色的余晖中,美丽极了! 当导游告诉我们,这里的土地属于盎格鲁撒克逊人(即英国人)所有的时候,我顿时觉得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和谐而美好——直到后来认识了澳洲华人社区.... 那次旅游的行程很紧,我们只在悉尼和堪培拉分别待了2、3天,除了欣赏迷人的自然风光外,还参观了一个羊毛展览和一个农场,让从来没有见过草原和牛羊的我大开眼界。 回去后,我买了很多有关澳大利亚的书籍和明信片,认真地看了起来。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澳大利亚的历史学家瓦茨写的《黑暗年代》描述了公元1788年到1851年间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生活情况。 在书中,瓦茨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白人与土著的矛盾冲突以及白人征服并同化土著的“光荣史”。 作为一个欧洲人在叙述这段历史时,他竟然没有使用“侵略”“掠夺”等词语来形容白人初到澳洲时的行为,而是使用了“迁移”“殖民”等比较中立的词儿。 我看了非常惊异,一位历史学家的文笔可以好到这种地步!
这本书我也带到了美国,送给在美国国立图书馆工作的同学,她也非常喜欢看。 (当然,现在回头看,任何文明都是在杀戮和掠夺其他民族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什么可骄傲的) 几年以后,也就是1990年左右,我又去过一次澳大拉亚,这次的旅行时间比较长,从 Melbourne到Sydney再到Kangaroo island最后回到Melboune,足足呆了两个月。 这一次的旅程让我对澳大利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首先,在这里,你几乎没有看到亚洲人的面孔,除了唐人街和一些华人开的商店外,很难找到与祖国有关的元素;其次,这里的人口虽然只有2400万,却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体系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个周末孩子们都要上至少两门以上的课外班;最后,虽然国土总面积世界第六,但人口密度却比中国低很多,因此即使是在大城市里,也到处可以看到成片的草坪和野花。
那时候,我在墨尔本大学旁边的一所小学做汉语老师,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里。为了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我每天骑车上下班,中午在学校食堂打饭,和当地学生一样排队购买午餐。 由于初来乍到,语言不利索,我每次买东西或者提问时都会先打个草稿,写个纸条。有一次去买面包,我用蹩脚的英语问店员“有没有……?” 她不答话,把我带到冰柜前,指着一排酸奶问我,“This one?” 原来我说的是“有这个吗?” 不过,尽管我努力让自己融入他们的生活,他们还是明显对我这个外国人好奇不已。记得有几次上课,他们围着我问东问西,尤其喜欢问关于中国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还有一个女生不停地追问“为什么中国没有老鼠?”
两年后,当我离开澳大利亚时,我已经能流畅地说一口澳洲口音的普通话了。 而那些澳洲人民生活中常用的短语和俗语,也一直让我印象深刻。 比如,I couldn't give a rats about...对我来说一点儿都不重要。 She was as mad as a cuttle fish.傻透了! He gave me the finger. 他跟我捣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