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
这个多文化,是相对于英国后裔单一文化来说的,因为澳洲最初的原住民是很少的,现在也几乎绝后了(被欧洲入侵者杀死或者传染病夺去了生命)。 移民来到澳洲之后,由于原住民已经不存在文化和语言上的竞争力,因此欧洲人带来的宗教和文化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主流。不过,澳洲政府为了宣扬种族融合的思想,提出了一个“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的政策(1972年),鼓励各种族各肤色的移民融入当地社会,发扬各自的传统文化。
于是,在澳大利亚你就能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大街上走着一个西装革履的白人绅士,在他旁边走着穿着民族服饰的亚洲人、非洲人和中东人;一个白人孩子在玩着电脑游戏,他身边是一个看着电子书的穆斯林妇女和一个在玩手机的印裔男子;一间酒吧里,几个白人年轻人坐在那里喝着啤酒,而一旁坐着的是一个身穿中国传统服装的亚裔男子,正在向另一个来自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诉说着最近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动态……
实际上,现在的澳大利亚,已经很难找到纯粹意义上白人的社区了(除了西澳和中部的沙漠区域)。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混合区。 在这样的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里,各个种族之间的通婚率是非常高的,以至于在悉尼和墨尔本等地出现了很多“洋媳妇”(指西方新娘)。这些“洋媳妇”们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或印度语,但英语说得并不流利。
至于社会和文化上的融合,那也是肉眼可见的。以悉尼华人的社群为例,在这个“多元文化”政策出台40年后,那些祖籍是广东的华人已经和当地人完全融为一体了——他们的后代可以说流利的英文,对中国人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很低甚至没有,而文化和生活习惯则早已是澳洲式的了。而那些福建籍华裔的后代,虽然也能说流利的英文,但依旧保持着一些东方的习惯,比如饮食结构和过年包饺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