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本科水?

褚咏薇褚咏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用一个答案:中国本科教育更重视培养“会干活”的人,而美国本科教育则更注重于“敢质疑、懂思考”的学生。 中国大学最不缺乏的就是“会干活”的人,因为高考选拔的主要标准就是成绩和排名,在这种导向下,大部分学生只要埋头苦学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再加上高考志愿的填报使得学生们能上到与成绩排名相匹配的大学和专业,于是“会干活”的人就很多了; 但是这样的人才培养出来确实不够“聪明” 举个简单的例子: 清华有一个学堂在线的平台,上面有很多精品课,比如微积分、计算机编程等等,平台设计了很好的学分制度,你只要在平台上完成相关作业并且通过考试就能获得对应的学分,这些学分最终都会记录在你的成绩单上。 于是很多学生就会选择逃掉学校线下授课,直接网上完成作业并参加考试,这样就能得到学分,最后毕业。这种学习方式省去了线下上课的繁琐,而线上的考试又能保证一定的质量(毕竟有监考),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 但实际上这样的学习虽然保证了学分获取的难度较低,却很难让人深入进去。由于缺少了线下课程和老师对于问题的讨论,许多知识只能浅尝辄止,难以做到深入思考和研究。也许能解决大多数人的“会不会”的问题,但对于真正的“知不知道”“懂不懂”还差的很远。 而美国的教育更加鼓励对知识和问题的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可能有时候这些问题连老师也没想过,因此学生的思维总能得到充分的拓展。

也许有的问题最终会被证明是无意义的发散,但是很多时候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本身就能带来更多的收获。 可能这样讲比较空洞,举个例子,在MIT的电气工程专业,有一门本科必修的课程叫做ECE18A(注意没有M啊!),全称是Introduction to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s,意思是信号处理与通信导论。这门课主要讲授的信号处理的知识,包括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处理等,以及通信系统的相关概念、滤波器设计等相关内容。

虽然叫导论,但是这可是实实在在让俺们花了好几个月来学习(大一上半学期),每堂课都充满了对于知识的探讨(很多概念都是课上老师讲了原理然后课堂一半的时间都在答疑,提问的同学不少,发问的质量也很高哦~),很多问题的争论就连教授也搞不清状况需要回去翻课本定个调性。不过最后我们真的学到很多东西,很多课本上的内容和课后习题都被我们抛到了九霄云外。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以后复习或者找相关工作的时候啃老本(笑。。) 总之,这种强调质疑和探索的精神让每个人能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下去获取知识,掌握知识,比之那一套标准化流程,我觉得这种方式才应该是教育的本质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