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新加坡口头语?
这问题问得,就好像新加坡人发明了iScream和OMG一样好笑。 就我个人而言,我从来没有用过oh, my,god这些词来祷告。我在礼拜一到礼拜五的早晨都会祈祷(礼拜六、日不用因我为无神论者)。我的祷文如下: 请赐我机会,让我能为他人造福;请赐予我能力,让我能完成上述愿望;请保佑我不要死于非命或伤残。
以上是我的每日祷告。如果我要买一个东西,会这样说: “上帝啊,感谢你让我买到这个棒棒糖。” 如果我有一个难题需要解决,会这样祈求: “上帝啊,如果你真的存在,请你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吧!” (注:在求助上帝的同时,我也尝试着从现实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当然我也会用中文祈祷(我的母语是华语),说一些类似于“天上父母,保佑我考试通过”的话。不过这些内容对我来说都不重要,只要我每天都感恩、感谢我所拥有的一切就好。 我也使用网络术语吗?或许吧。但是我从来不会对上帝这么说:“天哪,这条裙子居然要1000新币(约4500人民币),太夸张了吧!”
对于外国人来说,可能他们不懂什么是iScream,也不明白为什么OMG会在祷告文中出现。就像我们不明白他们的那些俚语一样。语言本来就是相互交流的工具,当一种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我们会试着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
举个例子: 你想告诉别人你非常喜欢一件T恤,这件T恤的设计非常酷,颜色也很好看,你想买可是价钱又太贵了你舍不得买。你用英文可以说 I love this T-shirt. but the price is too high for me to buy it. 那么同样,当你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也可以用类似的口语来表达。
I need help with XXX, I am stuck with YYY and ZZZ. 或许对方听完后,会回复你一句类似这样的中文: 哦莫嘎得儿 这样简单一句口语,就可以让双方理解彼此的意思。 为什么要用高级词汇?为什么要咬文嚼字?难道这样才优雅? 我想说,语言的本质就是沟通,当一种文字无法完成沟通的任务,那就试试另一种。